南京市隶属于江苏省。
南京市,简称“宁”,古称金陵、建康,江苏省省会、副省级市、特大城市、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,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、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。
位于中国东部、长江下游中部地区,是长三角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国家重要门户城市,地理坐标为北纬31°14′至32°37′,东经118°22′至119°14′之间。市中心新街口地理坐标为北纬32°02'38"、东经118°46'43",总面积6587.02平方千米。
截至2022年,南京市下辖11个区,常住人口949.11万人,城镇人口825.80万人,城镇化率87.01%。
江苏省
江苏省,简称“苏”,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,省会南京,地处中国大陆东部沿海地区中部,长江、淮河下游,东濒黄海,北接山东,西连安徽,东南与上海、浙江接壤,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地跨东经116°18′~121°57′,北纬30°45′~35°20′。陆域面积10.72万平方千米,2022年末全省常住人口8515万人,城镇化率达74.4%。
截至2021年12月31日,江苏省共辖13个设区市,分别为:苏州、无锡、常州、镇江、南京、南通、扬州、泰州、盐城、淮安、宿迁、徐州、连云港。
以上内容参考:百度百科-南京市
以上内容参考:百度百科-江苏省
南京属于江苏省。
南京,简称“宁”,古称金陵、建康,是江苏省会、副省级市,位于中国东部、长江下游中部地区,是长三角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国家重要门户城市,南京经济区主席方城市,地理坐标为北纬31°14″至32°37″,东经118°22″至119°14″。
南京平面位置南北长、东西窄,成正南北向;南北直线距离150千米,中部东西宽50至70千米,南北两端东西宽约30千米。南面是低山、岗地、河谷平原、滨湖平原和沿江河地等地形单元构成的地貌综合体。
南京气候特点
南京市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,四季分明,雨水充沛。常年平均降雨117天,平均降雨量1106.5毫米,相对湿度76%,无霜期237天。每年6月下旬到7月上旬为梅雨季节。年平均温度15.4℃,年极端气温最高39.7℃,最低-13.1℃。
南京市进入春季是4月1日左右,进入夏季是6月8日左右,进入秋季是9月18日左右;进入冬季是11月12日左右。南京春秋短、冬夏长,冬夏温差显著,由于大气环流的变化以及南京不断地植树造林,南京夏天的炎热程度与其他城市相比大为减轻,故已摘去“火炉”的称呼。
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-南京市
南京属江苏省,是省会城市,2014年入一线城市列
江苏取江宁、苏州的前面两字组成省名,可见,江宁(南京)是江苏的中心
南京市属于江苏省。
南京位于中国东部、长江下游中部地区,是长三角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国家重要门户城市,南京经济区主席方城市,地理坐标为北纬31°14″至32°37″,东经118°22″至119°14″。
南京平面位置南北长、东西窄,成正南北向;南北直线距离150千米,中部东西宽50至70千米,南北两端东西宽约30千米。南面是低山、岗地、河谷平原、滨湖平原和沿江河地等地形单元构成的地貌综合体。
南京市是长江流域四大中心城市之一,具有经济区域优势,处于沿海开放地带和长江流域的交汇部,紧邻中国最大的经济、金融中心上海,是中国国土规划中沪宁杭经济核心区的'重要城市,在江苏沿海、沿江、沿线开放战略中处于枢纽位置,具有加速经济国际化的有利条件。
历史背景
南京是中国现代植物资源丰富、植物种类繁多的地区之一,林木覆盖率31.3%,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5.16%,位居中国前三甲,是中国四大园林城市,有“绿都”之称。
自然植被有针叶林、落叶阔叶林、落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、竹林、灌丛、草丛和水生植被7种类型,栽培植被有大田作物、蔬菜作物、经济林、果园和绿化地带5种类型。植物种类有维管束植物1061种,占江苏省的64.7%;秤锤树、中华水韭、明党参、青檀等7种为国家重点保护珍稀濒危植物。
以上内容参考:百度百科——南京
南京,简称宁,是江苏省省会,全省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的中心。位于长江下游,属宁、镇丘陵地区。境内山环水绕,形胜天然,古有"虎踞龙盘"之称 。
南京是我国四大古都之一,历史文化名城。历史上曾有十个朝代在此建都,向称“十朝都会”。这十个朝代是:东吴(229-280年)、东晋(317-420年)、南朝(宋、齐、梁、陈)(420-589年)、南 唐(937-961年)、明初(1368-1420年)、太平天国(1851-1864年)、中华民国临时政府(1911年)等。
30万年前南京猿人就栖息于此,在5000多年以前,这里就出现了原始村落。 南京已有2460多年的建城史。初名越城,战国时楚国在石头山上置金陵邑。秦改为秣陵。三国时东吴首次在此建都,称建业。西晋末年始称建康,其后东晋、 宋、齐、梁、陈均建都于此,历史上称六朝。唐代称升州,宋易名为江宁。及至明初,才正式定名南京。
南京现辖玄武、白下、秦淮、建邺、鼓楼、下关、雨花台、栖霞、浦口、大厂、江宁等11个区和江 浦、六合、溧水、高淳等4个县。全市面积6516平方公里(包括郊县),其中市区面积867.21平方公里,人口530万。
南京是我国著名的旅游城市。自六朝以来,十里秦淮沿岸,尤其是夫子庙地区,文运昌盛,市肆繁 华,如今是中外旅游者游览、购物、品尝小吃、娱乐的胜地。石城内外,旅游景点星罗棋布:
国家级重点旅游风景名胜区:以中山陵为住的钟山风景区
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(点):南京中山陵风景名胜区
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
南京雨花台风景名胜区
景点有总统府、煦园、梅园新村、玄武湖、朝天宫、鸡鸣寺、明故宫、莫愁湖、牛首山、南唐二陵、栖霞山、珍珠泉。......六朝古都南京,正以她雄伟秀美的姿色,繁多的旅游项目、名胜古迹,吸引着中外游人。
江苏。
南京市简称宁,古称金陵、建康,是江苏省省会、副省级市、特大城市、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,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、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。
1949年4月23日,南京解放,仍为直辖市。1952年9月,南京直辖市与苏南、苏北行署区合并,成立江苏省。1953年1月1日,江苏省人民政府成立,南京定为江苏省省会。
南京市隶属于江苏省。
南京市,简称“宁”,古称金陵、建康,江苏省省会、副省级市、特大城市、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,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、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。
位于中国东部、长江下游中部地区,是长三角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国家重要门户城市,地理坐标为北纬31°14′至32°37′,东经118°22′至119°14′之间。市中心新街口地理坐标为北纬32°02'38"、东经118°46'43",总面积6587.02平方千米。
截至2022年,南京市下辖11个区,常住人口949.11万人,城镇人口825.80万人,城镇化率87.01%。
江苏省
江苏省,简称“苏”,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,省会南京,地处中国大陆东部沿海地区中部,长江、淮河下游,东濒黄海,北接山东,西连安徽,东南与上海、浙江接壤,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地跨东经116°18′~121°57′,北纬30°45′~35°20′。陆域面积10.72万平方千米,2022年末全省常住人口8515万人,城镇化率达74.4%。
截至2021年12月31日,江苏省共辖13个设区市,分别为:苏州、无锡、常州、镇江、南京、南通、扬州、泰州、盐城、淮安、宿迁、徐州、连云港。
以上内容参考:百度百科-南京市
以上内容参考:百度百科-江苏省
南京属于江苏省。
南京,简称“宁”,古称金陵、建康,是江苏省会、副省级市,位于中国东部、长江下游中部地区,是长三角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国家重要门户城市,南京经济区主席方城市,地理坐标为北纬31°14″至32°37″,东经118°22″至119°14″。
南京平面位置南北长、东西窄,成正南北向;南北直线距离150千米,中部东西宽50至70千米,南北两端东西宽约30千米。南面是低山、岗地、河谷平原、滨湖平原和沿江河地等地形单元构成的地貌综合体。
南京气候特点
南京市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,四季分明,雨水充沛。常年平均降雨117天,平均降雨量1106.5毫米,相对湿度76%,无霜期237天。每年6月下旬到7月上旬为梅雨季节。年平均温度15.4℃,年极端气温最高39.7℃,最低-13.1℃。
南京市进入春季是4月1日左右,进入夏季是6月8日左右,进入秋季是9月18日左右;进入冬季是11月12日左右。南京春秋短、冬夏长,冬夏温差显著,由于大气环流的变化以及南京不断地植树造林,南京夏天的炎热程度与其他城市相比大为减轻,故已摘去“火炉”的称呼。
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-南京市
南京属江苏省,是省会城市,2014年入一线城市列
江苏取江宁、苏州的前面两字组成省名,可见,江宁(南京)是江苏的中心
南京市属于江苏省。
南京位于中国东部、长江下游中部地区,是长三角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国家重要门户城市,南京经济区主席方城市,地理坐标为北纬31°14″至32°37″,东经118°22″至119°14″。
南京平面位置南北长、东西窄,成正南北向;南北直线距离150千米,中部东西宽50至70千米,南北两端东西宽约30千米。南面是低山、岗地、河谷平原、滨湖平原和沿江河地等地形单元构成的地貌综合体。
南京市是长江流域四大中心城市之一,具有经济区域优势,处于沿海开放地带和长江流域的交汇部,紧邻中国最大的经济、金融中心上海,是中国国土规划中沪宁杭经济核心区的'重要城市,在江苏沿海、沿江、沿线开放战略中处于枢纽位置,具有加速经济国际化的有利条件。
历史背景
南京是中国现代植物资源丰富、植物种类繁多的地区之一,林木覆盖率31.3%,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5.16%,位居中国前三甲,是中国四大园林城市,有“绿都”之称。
自然植被有针叶林、落叶阔叶林、落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、竹林、灌丛、草丛和水生植被7种类型,栽培植被有大田作物、蔬菜作物、经济林、果园和绿化地带5种类型。植物种类有维管束植物1061种,占江苏省的64.7%;秤锤树、中华水韭、明党参、青檀等7种为国家重点保护珍稀濒危植物。
以上内容参考:百度百科——南京
南京,简称宁,是江苏省省会,全省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的中心。位于长江下游,属宁、镇丘陵地区。境内山环水绕,形胜天然,古有"虎踞龙盘"之称 。
南京是我国四大古都之一,历史文化名城。历史上曾有十个朝代在此建都,向称“十朝都会”。这十个朝代是:东吴(229-280年)、东晋(317-420年)、南朝(宋、齐、梁、陈)(420-589年)、南 唐(937-961年)、明初(1368-1420年)、太平天国(1851-1864年)、中华民国临时政府(1911年)等。
30万年前南京猿人就栖息于此,在5000多年以前,这里就出现了原始村落。 南京已有2460多年的建城史。初名越城,战国时楚国在石头山上置金陵邑。秦改为秣陵。三国时东吴首次在此建都,称建业。西晋末年始称建康,其后东晋、 宋、齐、梁、陈均建都于此,历史上称六朝。唐代称升州,宋易名为江宁。及至明初,才正式定名南京。
南京现辖玄武、白下、秦淮、建邺、鼓楼、下关、雨花台、栖霞、浦口、大厂、江宁等11个区和江 浦、六合、溧水、高淳等4个县。全市面积6516平方公里(包括郊县),其中市区面积867.21平方公里,人口530万。
南京是我国著名的旅游城市。自六朝以来,十里秦淮沿岸,尤其是夫子庙地区,文运昌盛,市肆繁 华,如今是中外旅游者游览、购物、品尝小吃、娱乐的胜地。石城内外,旅游景点星罗棋布:
国家级重点旅游风景名胜区:以中山陵为住的钟山风景区
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(点):南京中山陵风景名胜区
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
南京雨花台风景名胜区
景点有总统府、煦园、梅园新村、玄武湖、朝天宫、鸡鸣寺、明故宫、莫愁湖、牛首山、南唐二陵、栖霞山、珍珠泉。......六朝古都南京,正以她雄伟秀美的姿色,繁多的旅游项目、名胜古迹,吸引着中外游人。
江苏。
南京市简称宁,古称金陵、建康,是江苏省省会、副省级市、特大城市、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,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、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。
1949年4月23日,南京解放,仍为直辖市。1952年9月,南京直辖市与苏南、苏北行署区合并,成立江苏省。1953年1月1日,江苏省人民政府成立,南京定为江苏省省会。